骨科和傷害復健的權威『東大門讚診所』,專治各種身體不適、腰酸背痛

中老年人膝關節退化症狀與治療

退化性關節炎

王阿姨的退化性關節炎

62歲的王阿姨平常工作站整天,常常覺得下樓梯膝關節會不舒服,前兩天下午跟鄰居去爬了一下山,昨天開始覺得膝關節內側有點疼痛,沒想到今天連走路或上下樓梯都很勉強,趕緊來求診。醫師發現她的膝關節有點O型腿,也有點腫脹,經過觸診發現膝關節內側鵝掌肌處壓痛明顯,超音波檢查果然看到有關節積液,也看到內側關節面有明顯的骨刺。由於常常蹲痛,進一步安排X光檢查證實有早期的退化性關節炎。

什麼原因造成關節疼痛

退化性關節炎跟骨質疏鬆症都是中老年人常見的骨科疾病,常常被很多人搞混。前者是關節長期使用致關節軟骨磨損,造成骨刺增生;後者則是骨質隨年齡流失,使骨頭強度減弱而容易產生骨折。

兩者平常可能都沒有症狀,而前者會在關節過度使用後產生發炎而疼痛;後者則在骨鬆性骨折發生時才會疼痛。退化性膝關節炎常發生在中老年人,停經婦女、過度肥胖、運動員或粗重勞工、曾經膝關節骨折或嚴重受傷的人都更容易發生。

膝關節疼痛機制

膝關節軟骨本身沒有血管可以供應營養,需要從關節腔裏的關節液藉由擴散方式將營養成份傳送給軟骨。可以把關節軟骨想成海棉,我們每天透過關節活動或負重便在擠壓與放鬆軟骨(海棉),同時將關節液的營養擴散給軟骨。

但是我們每天跑跳蹲跪等活動,也都靠膝關節做功,走路時膝關節大約承擔1~2倍體重,上樓3倍、下樓與跑步4倍,蹲跪則達到8倍體重。我們每天跑跳蹲跪爬等,都在一點點累積膝關節肌腱韌帶的疲勞或小傷害。

隨著年紀變大,肌力逐漸流失,穩定關節的韌帶也慢慢磨耗鬆弛,造成關節穩定度變得差,而且營養與修復能力也變差,多重影響下,關節軟骨更容易磨損,進而長出骨刺,便是我們熟知的退化性關節炎,常常會反覆造成王阿姨的這些症狀。

預防與治療方法

平時可以鼓勵膝關節退化的病人進行強化股四頭肌的肌力訓練,包括直抬腿、騎健身腳踏車或空踩腳踏車等。適當減輕體重,使用助行器或膝護具也有助減輕膝關節負擔,減少急性發炎腫痛的發生。

急性發炎腫痛時可以視症狀給予口服消炎止痛藥,或是透過復健、抽取發炎積液或局部注射來減輕急性發炎疼痛的狀況。局部注射包括傳統的類固醇注射,或是熟知的玻尿酸注射,近來則有更夯的PRP(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)注射,更可以幫助退化性關節炎。

由於超音波的進步,可以用超音波檢查關節積液與骨刺或關節間隙等來評估退化狀況。更可以在超音波導引下進行關節積液抽取,並將玻尿酸或PRP精準地注射到病灶的部位,強化治療效果。

(作者/大東門讚診所院長吳東泰)

2023©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