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什麼是腕隧道症候群?
手腕內的腕隧道是一條狹窄的骨頭與韌帶構成的通道,當這個通道的空間受到某種原因影響而變得更加狹窄時,就會壓迫到通過其中的正中神經,進而引發各種不適症狀。
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與成因
此外,有些患者可能會感覺手腕無力,難以握住物品,甚至有掉物品的情況發生。
當病情嚴重時,患者還可能會感受到手部肌肉萎縮,這是神經壓迫時間過長的結果,且常常需要透過手術來解決。
這種疾病的主要成因是腕隧道內的空間變窄,使得正中神經受到壓迫。
而導致空間狹窄的原因多樣,包括:
☞ 重複性手腕動作:例如長時間使用電腦鍵盤和滑鼠,或從事需要頻繁使用手腕的工作,如電工、廚師等。
☞ 懷孕:孕期體內的水分滯留可能引發腕隧道的腫脹。
☞ 糖尿病: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影響神經功能,增加腕隧道症候群的風險。
☞ 風濕性關節炎:此類炎症性疾病可能引發腕隧道內部的韌帶增厚,進一步壓迫正中神經。
腕隧道症候群高風險群體
☞ 女性:女性的腕隧道空間通常較小,因此更容易受到壓迫。
☞ 中年以上人群:隨著年齡增長,人體的韌帶和軟組織可能變得僵硬,容易引發腕隧道內的空間縮小。
☞ 肥胖者:肥胖可能導致體內水分滯留,進而引起腕隧道腫脹,增加正中神經受壓的風險。
☞ 長期使用電腦者:持續重複的手腕動作,特別是長時間打字或使用滑鼠,會讓腕隧道內的韌帶受到持續壓力。
☞ 手部工作者:例如廚師、工人、樂器演奏家等,由於其工作需要頻繁運用手腕,這些人群更容易罹患腕隧道症候群。
治療腕隧道症候群的方式
初期症狀通常可以透過保守療法緩解,然而對於症狀較為嚴重、長期未改善的患者,可能需要考慮進行手術。
【保守治療】
☞ 休息:避免使用手腕進行重複性動作,給予正中神經足夠的恢復時間。☞ 復健:透過手部和腕部的復健運動,增強肌肉力量,減少壓力。
☞ 護具:使用護腕固定手腕,以減少壓力,尤其是在夜間睡眠時佩戴護腕效果顯著。
☞ 藥物治療:口服消炎藥或局部注射類固醇以減輕發炎和腫脹。
【手術治療】
當保守治療無效,或出現嚴重的神經壓迫和肌肉萎縮時,手術便成為治療腕隧道症候群的必要選擇。腕隧道症候群手術的主要目的是切開壓迫正中神經的橫韌帶,增加腕隧道內的空間,以解除神經受壓的狀況。
☞ 傳統手術:傳統手術通常需要較大的切口,手術過程較為複雜,恢復期相對較長。
☞ 微創手術:微創手術是一種現代化的手術方式,僅需在手腕上開一個小口即可完成手術。這種手術傷口小,恢復快,且精準度高,成為許多患者的首選。
為什麼需要進行腕隧道症候群手術?
手術可以迅速解除正中神經的壓迫,減少或完全消除症狀,讓患者重新恢復正常的生活品質。
特別是微創手術,由於其具有傷口小、恢復快等優勢,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採用這種方法來治療腕隧道症候群。
透過切開橫韌帶,增加正中神經的活動空間,達到解除神經壓迫的效果。
大東門讚診所的超微創手術優勢
我們的超微創手術具有以下幾個明顯優勢:
☞ 精準定位:利用超音波技術進行精準定位,確保手術的準確性。
☞ 手術快速:整個手術過程僅需2至5分鐘,極大地減少了患者的手術時間和不適感。
☞ 微創技術:傷口小至僅約0.2公分,減少了術後的疤痕。
☞ 恢復快速:術後當日即可沖澡,無需拆線,恢復過程相對輕鬆。
其他免開刀治療選擇與建議
☞ 精準引導注射:透過影像引導,將藥物精準地注射到正中神經周圍,減輕發炎和壓迫,從而緩解疼痛。
☞ 組織再生醫學:透過注射自體生長因子或採用雷射、震波治療,促進患處組織的再生,幫助加速恢復過程。
其他建議:
☞ 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: 若出現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,應及早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☞ 調整生活習慣: 避免長時間重複性手腕動作,適度休息,保持良好姿勢。
☞ 諮詢專業醫師: 針對治療方式,應諮詢專業醫師的建議,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。
*提醒: 本文僅供參考,不能代替醫師的診斷和治療。如有任何疑問,請諮詢您的主治醫生。
延伸閱讀:
板機指,卡卡的困擾